首页 > 养生聚焦 > 医界要闻 > 业界鼓励社会资本办儿科 增床位仅是救急之策

业界鼓励社会资本办儿科 增床位仅是救急之策

来源:悟养生    阅读: 323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儿科看病难日益突出。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经历,一大早带孩子去挂号,到输液结束出医院已是黄昏时分。同时,申城4家儿科专科或特色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也面临空前压力,今年1月至5月门急诊总数达230多万人次,接近全市服务量1/2,同比上升了20%左右。上周一,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实际就诊5700多人,创历史纪录,而当天挂号数超过了6000,意味着有不少患儿和家长因候诊时间太长而放弃就诊。

业界鼓励社会资本办儿科 增床位仅是救急之策

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悉,本市一方面要求“四大儿科”内部挖潜,通过改建行政用房为病区等办法,提升服务能力20%左右;同时规划增加床位,“四大”5年内将新增1230余张床。此外,鼓励综合性医院恢复儿科病房和急诊,规定新建医院儿科床位不能低于总床位数10%,并发掘现有二级医院儿科潜力,引导病人有序就医。

增床位仅是救急之策

傅贤伟:现在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家长往往带孩子去三级专科医院就诊,沪上“四大儿科”扩容,应该说很有针对性。

孙刚:此举除了满足本市儿童需求,对外地来沪就医的患儿也是个“利好”。统计显示,今年1-5月,“四大儿科”就诊中非本市居保患儿占了54%,住院开刀近80%是外地患儿。“四大”扩容,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医疗服务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能力。

傅贤伟: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专科医院增扩床位只是应急的治标之策。就像道路扩容赶不上车辆增速一样,市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新增床位很快就会被消化掉,所谓“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无法根本上解决儿科看病难。

孙刚:扩容床位也面临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带来新的难题。比如儿科医生本就紧缺,新增床位后医生增量从何而来?床位增加意味着门诊量进一步上升,相应的就医空间哪里去找?

傅贤伟:集中优质资源加强少数大医院的做法,虽然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但从长期看却有一个根本弊端,就是形成巨大的漩涡效应,进一步压缩周边或其他综合医院儿科的发展空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各大医院的儿科发展比较均衡,不少综合性医院儿科科研、人才实力不逊于专科医院,但后来专科医院越做越大,政府投入也有倾向性,以至于综合性三级医院儿科逐渐衰落,更不用提二级医院儿科了。因此专家坦言,一味给专科医院做增量,并非儿科全面均衡发展的良策。

公益事业也可民办

傅贤伟:现在本市增强儿科服务能力的措施,基本上限于公立医疗资源内部的调整布局、理顺关系,靠的是政府财政不断加大投入。

孙刚:当然,儿科等妇幼保健事业,公益性质不言而喻,政府和公办医疗机构责无旁贷,理应起主导地位。问题是,公益性事业一定必须政府一包到底吗?提升儿科服务能力,一定要在公立医院框架内实现吗?

傅贤伟:现在的儿科、产科爆棚现象,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供应短缺有些类似。当时,靠几家国有生产企业、国有商业企业拼尽全力,也始终难以满足市民需求。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尤其是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这个问题才真正解决,一大早就去菜场排队、通宵达旦抢购紧俏商品的景象一去不返。卫生事业是否可以借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不少专家表示,解决儿科看病难要有新思路,要跳出目前只靠财政投入、政府举办的旧框框。应创造条件,破除体制限制,鼓励引进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举办儿科。

孙刚:目前人们认识中的社会办医,要么是部分高端或外籍人士的特需服务,要么是美容、眼科、牙科等,且是违规经营、过度医疗、乱收费的“重灾区”。而如果放眼国际可以发现,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是其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平等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质的基本医疗包括妇幼保健事业,有很大比例是由非国有的社会医疗机构承担的。从理论上讲,社会事业由全社会举办,不分公立民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将儿科认为只能由政府举办,也只有公立医院才愿意举办,实在是个大大的误区,是自我设限。

傅贤伟:从大背景来说,正是依靠不断改革开放,不断破除旧体制的瓶颈与束缚,激发全社会的资源和活力,才使得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医疗卫生领域也应如此。

开放市场是根本之策

傅贤伟:近年来,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不断出台。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支持民营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定点服务。”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提出改善社会资本办医的执业环境,包括放宽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将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一样的税收和价格政策等。

孙刚:今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医改“十二五”规划,对社会办医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到2015年,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分别达到医疗机构总数和服务总量的20%左右。此外,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多个场合演讲时强调,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再负债搞建设、盲目扩张,要为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留出空间。

傅贤伟:可以说,引入社会资本举办儿科,在政策上已经没有障碍。根据国外经验,社会资本办医自己解决场地、开办资金、工作人员,还分担了政府的基本医疗功能,何乐不为?而从市民角度看,之所以非大医院不去,是因为周边地区要么没有儿科,要么对其水平不放心。如果有资质过硬、口碑良好的儿科医生在社区开业,市民遇到孩子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病,就不会舍近求远,起到了真正的分流作用。

孙刚:除了社区举办诊所合理分流患儿,还可引入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开办儿童专科医院,以其明晰的产权定位、灵活的经营方式,与现有公立医院儿科开展良性竞争,以鲇鱼效应“倒逼”公立机构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总之,打破固有框框,敞开市场大门,引进社会资本,使其成为公立医院儿科的有力补充,能有效缓解政府财力不足局面,尽快增强儿科整体服务能力,从根本上缓解儿科看病难。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