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医界要闻 > 社区医生坚守岗位17年 为充电自费读硕士

社区医生坚守岗位17年 为充电自费读硕士

来源:悟养生    阅读: 281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7年前,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生,她是全班唯一选择去社区工作的人。

社区医生坚守岗位17年 为充电自费读硕士

17年过去了,当年的全省首名大学生基层社区医生,已成为多项社区卫生创新实践的引领者。“从毕业走进社区,我再没想过离开。”昨日,武昌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郑艳玲这样对记者说。

年少的社区记忆,坚定的毕业选择

初见郑艳玲,最引人注意的是她那细长有力的双手。“读书时,大学导师曾建议我往妇产科医生方向发展,他说我的手好!”可1996年毕业时,郑艳玲却最终选择社区。她对记者说,这源于父亲的影响。

郑艳玲13岁那年,父亲因病过世,“虽然对父亲的记忆只有十几年,但他对我的人生选择影响却很大。”

父亲患重病后,完全依靠自己翻书查找资料调养身体,延长了10年生命。许多患病邻居同事还找他开方抓药,居然都奇迹般地康复了。记忆里,街坊邻居康复后上门感谢父亲,“笑得很开心,那场景现在还很清晰。”

学医,用自己的知识让身边的人健康快乐,不好吗?“是不是很傻?毕业的时候很多人这么说。可我真是觉得很值!”她说。

随叫随到的“郑医生”

“郑医生,能来我家一趟吗?我爸只听你的话,你来帮我劝劝他吧。”“好的好的,我马上就到。”晚上12点,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了刚刚睡下的郑艳玲和家人。

26岁到33岁,工作的头7年,郑艳玲一直都在水果湖街东亭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样的半夜出诊场景,她习以为常。“当年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少,站里就我和护士两个人,一间40平方的屋子,冬冷夏热。如果我们再没有服务,真没老百姓上门了!”就这样,一个谁都不愿去的小站,慢慢在郑艳玲的热情服务感染下,有了活力。

在患者家中,一位86岁脑肿瘤晚期的老人躺在床上对家人说:“我不想去大医院,那里太冷清。就在社区治疗挺好的,有小郑我很安心。”

由于在24小时内需注射3次甘露醇,郑艳玲每天凌晨要为老人注射。持续一个多月后,老人在郑艳玲和家人的陪伴下,微笑离开人世。

1998年冬天,武汉连下了多天大雪,此时郑艳玲怀孕不久。一天夜里12点,一位中年阿姨突发高血压,家人打电话给郑艳玲,她没犹豫就答应了。可公公婆婆实在看不下去,“这么晚,还下雪,你又怀孕,拒绝一次很困难吗?”可最终郑艳玲还是在公公的陪同下出诊了。

在阿姨家,郑艳玲了解到她是因为随意停药而造成了高血压发作,由此她着手开展对社区内5000多慢性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她对每个慢性病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跟踪监测,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十多本。

2000年,郑艳玲被武汉市政府授予“武汉市劳动模范”,东亭服务站也成为全国示范站。后来她先后调到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并成为一名管理者,但她的手机号码一直没变,“这是为那些老街坊留的,方便他们随时找我看病。”

创新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郑艳玲的朋友和家人总会不解地问,“你不厌烦社区卫生吗?整天都做这些琐碎的小事,学医这么多年岂不白费了?”

一些人看来“不可理解”的郑艳玲,自费学了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临床医疗硕士和MPA课程,还于2011年5月顺利通过全国MBA硕士统一考试。

多项社区卫生创新举措,在首义路街应运而生。一些人眼里的医疗“冷门”——社区卫生被她做得“风生水起”。

记者看到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只保留了一台显微镜、一台血常规、尿常规的仪器以及一台便携式血糖仪。从2009年10月开始,中心把除了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之外,别的检验项目全部外包给一家专业检验机构。

社区医院为患者采样,外包检测机构每天派员到社区医院收取样本或送检验报告,病人不用再去大医院,在最基层的医院即可得到常见病的全程治疗及各种肿瘤的初步诊断,价格却是比三级医院低得多的一级医院收费标准。如:“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这里收费60元,而三级医院收费在80元以上。这被外界称为“具有破冰意义”。3年时间,中心共进行了近两万例检验。

在中心中医科里,4名返聘退休老中医专家坐诊的名老中医工作室围满患者,推拿、针灸、熏蒸等中医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适宜药物广泛应用,安全、有效、低成本。这里的中医专科远近闻名,每天300名门诊病人中近一半是慕名而来。去年,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7年青春流逝,人到中年的郑艳玲笑说:“我喜欢当一名社区医生,因为这里离居民健康最近。”(龙华曾萌)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