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来源:悟养生    阅读: 283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严寒酷冬终于过去了,虽然初春还没有脱去繁重的外衣,可是从气温上面就可以感受出来有些变化了,之后的日子就会越来越暖和了,身体变舒服了,可是体内的湿气还是需要排一排的,毕竟冬天吃的比较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而这些食物都是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并产生过氧化物,春天如果再吃这些就会加重炎症反应和湿气,因此从食疗方面要下足了功夫,祛湿汤一起来学习下。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1、黄瓜去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第2张

4、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5、鹌鹑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6、横月利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第3张

7、草龟去湿汤(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去湿食材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减湿妙招:以下5点能减少湿气

睡足觉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容易脾虚,进而引起水湿停滞。最好每天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保证6~8小时睡眠。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第4张

吃清淡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并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和湿气。最好坚持适量、均衡饮食。

少沾凉

中医认为,过多食用冰激凌、凉性蔬果等生冷食物,会影响肠胃功能,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凉品”要限量,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此外,“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时。切记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多运动

越是不动,体内堆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戒烟酒

吸烟喝酒是加重“湿毒”的重要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烟酒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春季喝7款祛湿汤让身体不再湿漉漉 第5张

总结:以上这七种食物可以很好的祛除体内的湿气,人一旦体内有湿气,身体肯定不会好,时间一长还容易引起其他不舒服的现象。平时吃的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平时还不能熬夜,因为觉睡不够容易脾虚,进而引起水湿停滞。平时受寒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时。切记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经常不运动会导致体内湿气排不出去。

今日头条
常见疾病
医界要闻
健康科普
医疗资讯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