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饮食 > 小偏方 > ”口味“的变化原来和你的脾胃有关

”口味“的变化原来和你的脾胃有关

来源:悟养生    阅读: 2.6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脾胃失调的信号

”口味“的变化原来和你的脾胃有关

口中发酸

口中发酸的情况出现,暗示着人的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从而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大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是饮食过量,不用太过于担心。

如果经常发生口酸的情况,并且你会发现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如果人的口酸与胃酸上乏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则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有关。

口中发甜

口中发甜,主要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黄帝内经》中曾有记载,“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而此处的“消渴”就是糖尿病额一种症状。

口中发臭

这可能是最被误会的一种情况,也是大多数人理解偏差最大的。事实上,口臭是由胃火引起的。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胃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所以就产生了口臭。

而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是属于实火的,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建议大家可以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瘀,口臭很快就会消除。胃热引起的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尝试着多敲打胃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引起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胃寒的原因,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那么对于胃寒引起的口臭,平时就要多喝生姜水。如果你不幸此时出现了上述的症状,那么你一定会想知道如何去解决吧!一般而言,脾胃失调的概率是极大的。不过不用担心,接下来就为你细细讲来如何对症下药!

食疗调理脾胃

山药

身体虚弱的人冬天都加紧进补,但“受补不受补”,关键在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进补才有效。脾虚在人群中最多见,表现为食少腹胀、少气懒言、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用担心!可多用山药、扁豆等炖肉吃;有的人平时爱吃辛辣油腻食物,时间长了化热生火,表现为胃部灼热、常有饥饿感,这是脾胃有火的表现。这种人就应清火,可用竹叶、麦冬泡水喝,或多吃苦瓜、黄瓜等青菜。

老年人及儿童消化能力比较弱,胃常有积食,因而出现厌食、胃部饱胀、口臭便臭等,这就需要消食和胃。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

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 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饮食指南
生活常识
生活禁忌
食材
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