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攻略 > 疾病预防 >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来源:悟养生    阅读: 8.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所以针对于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家属一定要注意以下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让消化道病人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病保持脑部功血,定时更换体位,注意保暖。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顺畅

如果患者有呕血的症状,必须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必要时可以用负压吸引器清除起到内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并及时给痒。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2张

饮食护理

禁食护理

大量出血、休克状态、恶心呕吐情况下应禁食,特别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的溃疡伴有血管残端出血并伴有呕血、便血的患者应禁饮食,由外周静脉营养补液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输新鲜浓缩红细胞和血浆。

流质饮食

出血停止24 h,无恶心呕吐、临床表现血压稳定、心率平稳,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者,可给予流质温凉流食,以米汤为主,亦可进食适量牛奶,牛奶能中和胃酸,利于止血,但因牛奶易产气,宜少量多餐,每餐少于100 mL,且肝硬化并发出血者不宜进食牛奶,以防肝昏迷的发生及腹胀加重。其他还可给予藕粉等。此期每日5~6餐,约2~3 d,仍需经静脉补液及电解质,贫血严重者给予输新鲜浓缩红细胞和血浆。对于出血停止后4~6 d的病人,除给予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饮食仍以米汤为主的流食,也可给予肉汤等,要少量多餐,每餐100~150 mL,每日5~6餐,此期约为5~7 d。

半流质饮食

出血停止病情稳定的患者可给予无刺激少渣半流饮食。此期可给予稀米粥、细面条汤、蒸鸡蛋、芝麻糊等,每次约150~200 g,饮食不宜过甜,此期约为7~10 d。此期可每日4~5餐。无不适应后可适当增加饮食量,每次少于250g。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3张
x

饮食护理原则

1.定时进食,少量多餐:这不仅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不利因素,还可有规律地使胃内经常保持食物的存在,起到稀释胃液,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2.多加咀嚼,避免急食:最好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这样可增加唾液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3.食物温软,易于消化:避免摄人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物理性刺激。

4.富于营养,保证热卡: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以摄入牛奶为宜,在补充热卡的同时,可减少胃酸分泌和抑制胃蠕动,有利于溃疡愈合。同时要注意补充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

5.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胃酸分泌:如酒类、浓茶、咖啡、辣椒、醋及油炸食物等。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4张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所以针对于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家属一定要注意以下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会感受到病情的严重性,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所以家属和护士有必要观察和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安慰,解释病情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疑虑。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5张

严密观察病情

患者家属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如果有发热、可以给物理降温,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尿比重。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6张

注意观察呕吐物和粪便

患者及护士要注意观察呕吐物鸡粪便的性状,量鸡颜色,呕血及便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鸡血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如果出血量多,停留的时间短,则颜色新鲜或有血块;如果出血量少,停留的时间长,则颜色暗或黑色,伴有呕吐,一般单纯黑便出血量大,当病人出现口渴、烦躁、冷汗、晕厥时,应该考虑新鲜出血。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7张

口腔护理

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三次清洗口腔。浮肿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8张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所以针对于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家属一定要注意以下护理措施。

消化道出血的食疗护理

藕粉糕

食材: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克。

制作方法:藕粉、糯米粉、白糖以水和成面团,入笼蒸熟,任意煮食或煎食均可。

疗效:本方有补中益气、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于气虚血滞者。

甜咸小白菜汁

食材:小白菜250克,食盐、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小白菜洗净,切碎,以食盐腌拌10分钟,用清洁纱布绞取汁液,加白糖适量。一日三次,空腹饮用。

疗效:本方具有温胃制酸、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出血。

三七藕蛋羹

食材:鲜藕汁1小杯,三七粉5克,生鸡蛋1个

制作方法:鲜藕汁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与生鸡蛋调匀入沸汤中,加少量油盐。每日两餐佐食用。

疗效:本方止血功效在于凉血化瘀,治胃热出血。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9张

运动养生
养生日历
穴位养生
母婴保健
疾病预防
减肥瘦身
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